99 problems

Zoo is sad.

二零一八阅读总结(二):中短篇小说集和摄影

Posted at — Jan 1, 2019

“摄影它作为艺术媒介之一怎么做都好,关键是你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要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你用什么做真的不重要。因为现在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多元化了。对我而言,我更喜欢用我稍微擅长的方式表达,摄影它也是我说话的方式,我觉得说清楚了,就没必要让它更复杂,好比我已经说过一遍话了,就不想再赘述一遍。——张克纯”

不论何种艺术,似乎都有对外(客观世界)和对内(私人情绪)的不同去向,日本摄影既有深厚的纪实传统,也有“私写真”(中国摄影目前没看到任何对内拍的好的(任航可能是,但我不喜欢他😂))

我是客观世界那一路的( ̀⌄ ́)

去年和朋友谈话说“好的摄影项目是短篇小说集” 后来又看一句话“每个记者都会喜欢乔伊斯的《都柏林人》” 还有一句话是“my little airport的歌曲是香港当代都市文学”

这三句话说的是“体裁只是语言的一种” 图像、音乐、文字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似的东西。

前几年基本不读文学小说了(还读类型小说),一直也不怎么看电影… 今年带着这样的想法,读了几部短篇小说集,包括买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英国)、门罗的《逃离》(加拿大)、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温斯堡》(又名《小镇畸人〉)、吴明益的《天桥上的魔术师》不是今年读的同款还有乔伊斯的 《都柏林人》、白先勇的《纽约客》

短片小说集和摄影项目最重要的相似点是:印象胜于逻辑。

中国典型的现状:

国内新晋摄影师,受Alec Soth和西方学院派影响太大了,很多摄影项目痕迹都很重。

“痕迹重”是个很有意思的感受。审美是多层次的,最前的一层是先验,越往后,后验的程度越深。先验是更身体偏情感的,后验是更逻辑偏理性的。他们的后验很完整,先验看不到,或者几乎没有,或者同质化严重(那种“轻盈、浪漫、缄默、破碎”)。同样类似的题材,豆瓣上的雷宝珠表达出的共情远甚于一般。

引用友邻KREJERK说的话"叙事手法和那些个trick并不会让一部电影变成经典,现在你再提搏击俱乐部和低俗小说会聊它们的结构么?这些东西是最容易被学习被超越也最容易过时的东西,它不是一部电影变成经典的原因,气味才是 你现在再看爱情是狗娘肯定不会觉得这种剧本结构有啥可稀奇的,最好的还是穿着拖鞋走过墨西哥城肮脏小巷和地下狗场那股血淋淋汗津津的味道,这才是这部电影完全没办法模仿到的东西" 先验比后验更重要。

观察中国摄影已经成名的摄影师(吕楠)素材多是乡土、偏远地区、少数群体,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县城和西部地区(川渝),现代都市生活、消费文化仍是空白。

今年关注到的项目是:冯立的白夜(四星)、彭可的盐水池塘(三点五星)

观察摄影史,经典照片/作品的趋势是:1. 单张的复杂程度逐渐变高(布列松->Alex Webb),从单张作品到作品集。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既是技巧的,也是美学的。 2. 越来越从故事般的“叙事“变为诗歌般的“意象”。

今年没拍什么照片,也没有摄影计划,重新整理个站,关注的问题是:一个项目中不同照片间的关系,空间关系(前后、上下排列)对叙事的影响,组图中单张照片和整体主题的关系,图像如诗歌的韵律。

我个人认为摄影是你要去表达一个东西(想法), 单张照片已经没法做到完整地表达 也不够complicated。

“对它是什么有基本概念” 为什么要强调“基本概念” 只要知道历史上别人已经做了什么工作 还有什么工作需要去做 同时代的人在做什么 你才知道自己要解决的新问题是什么 只有解决新问题 创造新观念 才能推动共同体的发展

今年最爱Stephen Shor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