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精進

昨天李想給我的照片評價“有些立意是不錯,顏色什麼的其實都還好,但是看久了就覺得⋯⋯怎麼所有照片都差不多”

我的回覆是“很正常,因為同一個題材同一個拍攝者 除非做巨大的改變 不然就是差不多的 很多攝影師都存在這個問題 到了一定階段 很難突破 想要不一樣 可以換題材 也可以換地方 但我覺得攝影技術的進步既可以表現在對不同題材的處理 也可以表現在對顏色 構圖 比例的掌握上⋯⋯ 我是停明確感受到了近一年來在色彩上的長進 再者是照片畢竟久一張圖 更複雜的東西光靠照片是表達不出來的”

然後今天看到Bruno Barbey的影集 同樣是街拍 明顯拍的比我好 攝影師除了要學習如何表達事物 還要學習如何接近拍攝對象(之後的差距在後台)

“他熱愛那種必須經由嚴格訓練方能獲得的自由、恰到好處的孤獨感,以及一種看世界的全新視角。

我完全是憑著感覺拍攝了《義大利人》,絲毫沒有考慮到歷史因素。我那時十分開心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攝影語言,我只想儘量多爾好地拍下那些令我視覺受到震撼的地方,我的目的就是用相機捕捉這些地方的靈魂。

我的習慣是接報紙雜誌委託的任務,用賺來的錢投入到自己為期數年的紀實創造中,目的是出書或辦展覽。”

Bruno Barbey - Passages

然後晚上看到了韓松的柏林建築類型攝影 裡面有句話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以相對固定的視角和後期處理方式,堅持拍攝,力求達到從量變到質變得效果,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類型上而不是技巧上”

摩洛哥

img4

img5

img7

中國

img6

波蘭

img8

img12

img13

其他

img9

img10

img11

感覺對光影有了更深的理解,是除了畫面中事物以外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