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_and_tea

以前说过,日常饮料是水,牛奶和酒精。不知不觉中,牛奶几乎不喝了,酒精也差不多是单次两瓶啤酒满额,一年两次过量,不喜欢喝矿泉水,白开水嫌没味。喝的最多的是茶。

喝的茶种类不算多,近两三个月都在喝普洱,以前蹭我爸的金骏眉喝,苦荞茶喝了起码一斤。

作为茶饮爱好者,我喝茶的场所大多是独自在家,广东这边有很多企业家会客是泡茶的,并没有太多传统茶馆的体验。甚至于,作为消费者,是很难在外买到成品的茶类饮料(请不要提都是奶精的奶茶…)

台湾的茶类饮品比较多,在台旅游时,早上会顺便在早餐店买五块钱超大杯的红茶。台湾有非常多的外带茶饮,比较出名的五十岚(在大陆叫一点点)的价格在五块左右,喜欢喝的茶汤会的菜单如下。

img img img

上次去香港看到茶汤会开过去了,希望有一天能开到大陆。(有朋友推荐王德傳和京盛宇,可惜我没喝到)

一点点和喜茶(虽然我很不喜欢芝士奶盖)的成功证明了在大陆是存在茶饮作为日常饮品的大众消费市场的。消费者不仅是中老年人或老派人士,也无需是在茶馆,熟悉茶道。 希望能发展起来。

毕竟好茶真的很好喝啊🍵

Couchsurfing的hang out有一些默认的活动选项,grab beers/drink tea or coffee。

近一两年,身边朋友爱喝咖啡的越来越多,有好几个鼓捣咖啡机、手冲,国内咖啡馆也开得越来越多。受影响,我这几年也喝了不少咖啡,去了不少咖啡馆。有些咖啡馆挺喜欢,但咖啡这饮料,始终欣赏不起来。

五月底去越南,越南是个咖啡/咖啡馆文化特别浓厚的国家,出于好奇心理,我也去了十几个咖啡馆。

Ray Oldenburg的the great good place写,咖啡馆、书店、酒吧、图书馆甚至于理发店,是家(第一空间)和办公场所(第二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第三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区别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能够放松、交友产生灵感的场所。

在我看来,咖啡文化是离不开咖啡馆文化的。

今天去了五块石茶叶市场,在一个福建人开的店里喝了大红袍和正山小种,聊天时她提到13年前后,成都茶馆发生了挺大的变化,盖碗茶类的低端茶社很多都关门了,剩下的多是人均100起步的茶艺馆。聊到年轻人喝咖啡的比较多,她的观点是年轻人觉得喝咖啡洋气。